出《神农本草经》。为虻虫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指便血之先下血、后排便者。《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病脉证并治》:“下血,先血后便,此近血也。赤小豆当归散主之。”《景岳全书》谓:“血在便前者其来近,近者或在广肠,或在肛门。”肠风、脏毒多见之
病证名。出元·朱震亨《幼科全书》。痘疮初起发热三、四日后,应见点而不见点,此因外感风寒,阻于肌表,毒气不能外发所致。其症常伴有头痛,四肢拘急,恶风寒等。治宜解表透毒。用参苏饮,败毒散加减。
【介绍】:参见钱瑛条。
【介绍】:见曾若虚条。
见《南京民间药草》。即芦根,详该条。
见《中药志》。为香附之别名,详该条。
八方。《素问·五运行大论》:“临观八极。”张志聪注:“地之八方也。”
正骨器械。出《医宗金鉴》卷八十七。以白布量患部之长短、阔窄和病势之需要,予以缠裹。相当于绷带。
概指药物的四气、五味和升降浮沉等性质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