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见《宣明论方》卷十。又称鹜溏、鸭溏、鹜泻。《医宗必读·泄泻》:“鹜泄,中寒糟粕不化,色如鸭粪,澄沏清冷,小便青白,附子理中汤。”参见寒泄条。
病证名。阳明病主要证候之一。《伤寒明理论·潮热》:“伤寒潮热,何以明之?若潮水之潮,其来不失其时也。一日一发,指时而发者,谓之潮热。”《伤寒全生集·潮热》:“潮热属阳明,旺申未,一日一发,日晡时作,如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二。色赤而长带尖,有寒热。治同疔疮。
见《普济方》。即绿矾,详该条。·
《素问》篇名。吴崑注:“解,释也。是解释阳明经为病之义。”本篇分析阴阳经脉的实热证状和病理变化,说明阳明病恶木、恶火、恶人的道理,故名。
【介绍】:明代医生。浮梁(今江西景德镇北)人。精于医术,治病多用土法,有良效,在当地闻名。
《卫生宝鉴》卷十四方。皂矾末(煅,醋淬)不拘量。为末,枣肉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至三十丸,食后生姜汤送下。治食劳黄,目黄身黄者。
病名。出《外科真诠》卷上。即涌泉疽焮肿有痒感者。
出《覆岩本草》。为忍冬藤之别名,详该条。
诊指纹术语。指小儿指纹透过风、气、命三关,一直射至指甲端的现象,多属病势危重,但仍须结合四诊全面分析(见《四诊抉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