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血痣

血痣

病名。指皮肤或粘膜局部毛细血管持续扩张而致的皮肤病。见《外科正宗》卷四。多为先天性或由肝经怒火郁结而成。好发于面、颈、躯干等处,亦可发生于粘膜。初起痣色鲜红或呈紫红,境界分明,渐大如豆,略高出皮面,表面光滑,压之不褪色,触破时则流鲜血,发生数目不定,进展缓慢,无自觉症状。治疗用冰蛳散枯去本痣,用珍珠散外敷,直至生皮而愈。如触破出血,可用花蕊石散敷之;出血甚者,内服凉血地黄汤。即血管痣。

猜你喜欢

  • 育婴家秘

    见育婴秘诀条。

  • 肺中寒证

    指肺受寒邪所致的病症。《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肺中寒,吐浊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五脏中寒证》:“肺中寒之状,喜吐浊涎,气短,不能报息,洒洒而寒,吸吸而咳。”治宜温肺散寒为主。选用华

  • 四棱草

    ①见《湖南药物志》。为四方麻之别名。②见《广西植物名录》。为四楞筋骨草之别名。③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黑及草之别名。各详该条。

  • 脾惊

    脏腑惊证之一。出《小儿病源方论》。详脏腑惊证条。

  • 算盘珠

    见《福建民间草药》。即算盘子,详该条。

  • 盛希道

    【介绍】:见盛端明条。

  • 伤寒蓄血证

    病名。①指太阳蓄血症。多由太阳病不解,瘀热随经,内结膀胱所致。《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

  • 赵贞观

    【介绍】:明代医家。字如葵。宁波(今浙江鄞县)人。名医赵献可之子。著有《痘疹论》等书,已佚。

  • 辛甘化阳

    治法之一。辛味与甘味药同用以扶助阳气的治法。《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气味辛甘发散为阳。”辛味、甘味药合用有益阳作用。如伤寒过汗引起心阳不足,病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用桂枝甘草汤(《伤寒论·

  • 气化

    气的运行变化。①泛指人体各脏腑器官的气化活动,其中较多用以表示三焦输布水液及肾与膀胱的泌尿功能。《素问·灵兰秘典论》:“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②自然六气的变化。《素问·气交变大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