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茵陈附子干姜甘草汤

猜你喜欢

  • 熊胆水

    见《南宁市药物志》。为救必应之别名,详该条。

  • 绿豆壳

    见《本经逢原》。即绿豆皮,详该条。

  • 罐罐草

    见《四川中药志》。为蓝花参之别名,详该条。

  • 摩诃衍

    【介绍】:见马哈也那条。

  • 产后肝萎

    古病名。清·曾懿《妇科良方》:“产后小儿生下失血过多,遂遗下一物,如脂膜状,乃气血素亏,产前劳伤,肝之脂膜,随血崩堕,名曰肝萎。治宜大补气血,略加升提之品。”类似胎膜残留。

  • 鱼肠

    见鱼腹条。

  • 臂少阳脉

    经脉名。即手少阳经。马王堆汉墓帛书载:“臂少阳脉:出中指,循臂上骨下兼(廉),奏(凑)耳。其病:产(生)聋,□痛。诸病此物者,皆灸臂少阳之脉。”

  • 气之阴郄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医学原始》名阴郄。即长强,见该条。

  • 四绝

    又称四大绝证,指外科四种恶证:肾岩翻花(类于阴茎癌)、失荣(主要指发病于颈部或耳前后的恶性肿瘤)、舌疳(类于舌癌)、乳岩(类于乳腺癌)。详见各条。

  • 痰瘀嗽

    病名。指痰挟瘀血阻肺引起之咳嗽。《不居集》卷十五:“痰瘀嗽。肺胀而嗽,或左或右不得眠。此痰挟瘀血,礙气而病。宜养血以流动乎气,降火疏肝以清痰,四物汤加诃子、青皮、竹沥。”参见咳嗽、瘀血咳嗽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