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舌瘖

舌瘖

病名。又名舌缓。“瘖,不能言也”(《说文》)。指发音器官可出声,但不能形成语言者。《证治准绳,幼科》:“若咽喉声音如故,而舌不能转运语言,则为舌瘖。”又《医学纲目》卷十:“舌瘖,乃中风舌不能转运之类,但舌本不能转运语言,而咽喉声音则如故也。”包括暴病热病后的失音、中风后失音及部分先天性发音困难者。治宜审证求因,辨证用药,如属中风失音者,治宜祛风豁痰。可选用小续命汤温胆汤等加胆星僵蚕全蝎石菖蒲等。久病多血虚风动。症见舌强不能言、形体消瘦。治宜补益气血。可选用补中益气汤归脾汤等加减。或结合全身情况辨证施治之。

猜你喜欢

  • 妊娠心悸

    病证名。《陈素庵妇科补解》:“妊娠无外感症,忽然心悸如怔冲状,醒则烦闷,睡则多惊,或卧中言语恍惚,加之臌胀腹满,连脐急痛,坐卧不宁,气逆迫胎,皆血虚内热乘心故也。宜大圣茯苓散安心神,保胎定痛。”(茯苓

  • 程日新

    【介绍】:见程辉条。

  • 吐利

    出《素问·五常政大论》。指呕吐、下利并见。后世将卒暴呕吐下利、躁扰不安者,称为霍乱。仅见呕吐下利,病程缓慢者,称为吐利。《证治准绳·杂病》:“成无己云:若止呕吐而利,经谓之吐利是也。上吐下利,躁扰烦乱

  • 升丹

    出《药籢启秘》。为三仙丹之别名,详该条。

  • 圹塔症

    喉科病证。圹,同旷,此指咽喉。圹塔,谓生于咽喉的疙瘩。《喉舌备要》:“此症发在帝中内侧圹边,或左或右不定,然俱有白膜黄膜。”“发左宜平肝,发右宜清肺,”兼以去膜升提,解毒之剂。

  • 御神

    御,驾驭、使用;神,精神。《素问·上古天真论》:“不时御神。”谓经常过分地使用精神。

  • 醒心散

    《杂病源流犀烛·脏腑门》卷十方。人参、麦门冬、五味子、茯神、远志、石菖蒲、生地黄各等分。水煎服。治心经虚热。

  • 忽布

    见《新疆中草药手册》。为啤酒花之别名,详该条。

  • 风瘙痒

    病名。指因受风邪引起的皮肤发痒。出《诸病源候论》卷二。因表虚卫气不固,复感风邪,郁阻肌肤而成。起病突然,遍身发痒,游走不定,甚则剧痒难忍,搔后出现抓痕、血痂。治宜祛风养血润燥。内服当归饮子,或针刺曲池

  • 锤骨

    骨名。又名五指骨。见掌骨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