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山东中药》。为丹参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小儿患惊风后,风毒流入经络、骨节所致的证候。《证治准绳·幼科》:“小儿心惊不常,及遍身肿痛,或手、足不随,此为惊瘫之候也。”治宜疏风透毒为主。若迁延失治,则膝胫骨之间流结顽核,或膝大而肿,肉消
【介绍】:唐代本草家。善于辨别中草药,撰有《加诠杂注本草》。
【介绍】:晋代医生。彭城(今江苏境内)人。以医知名,治病多验。
色诊之一。五脏反映于外的正常颜色。《灵枢·五色》:“真色以致,病色不见。”
古病名。又称注病。见《诸病源候论·诸注候》。即疰病。详疰条。
出《本草经集注》。为马勃之别名,详该条。
出《北史》。即刺蜜,详该条。
腋下胁上部位。《素问·玉机真脏论》:“春脉……不及,则令人胸痛引背,下则两胁胠满。”王冰注:“胠,谓腋下胁也。”
【介绍】:见殳珪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