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脐粪

猜你喜欢

  • 阳明三急下

    指急性热病传至阳明腑实阶段的三种急下证。即《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阳明病发热汗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者,此为实也,急下之,宜大承

  • 血虚月经过少

    病证名。属月经过少证型之一。多因素体虚弱,久病失血伤阴,或脾胃损伤,生化之源不足,冲任血虚所致。症见月经量少,或点滴一、二天便净,色淡红、质稀。面色萎黄,头晕心悸,小腹空痛等。治宜补血益气健脾。方用人

  • 刚子

    出《雷公炮炙论》。为巴豆之别名,详该条。

  • 病名。见《五十二病方·疽》。《灵枢·痈疽》:“热气淳盛,下陷肌肤,筋髓枯,内连五脏,气血竭,当其痈下,筋骨良肉皆无余,故命曰疽。疽者,上之皮夭以坚,上如牛领之皮。”据历代文献记载,宋以前之疽,仅指无头

  • 胸痞

    证名。①指胸中满塞不痛。《症因脉治·胸痛论》:“若胸中满塞而不痛,又名胸痞。”《杂病源流犀烛·胸膈脊背乳病源流》:“大约胸满不痛者为痞,满而痛者为结胸。治法虽始终略同,自有重轻之异。先即胸痞明之。东垣

  • 蔻米

    见《中药材手册》。为白豆蔻之药材名,详该条。

  • 中西汇参铜人图说

    书名。清·刘钟衡撰于1899年。本书绘集西医生理解剖图及中医手足六阴六阳图,标以经络、腧穴所在部位,着重以中医理论阐明脏腑功能。可作为研究脏象和针灸的参考。

  • 白蔻仁

    见《中国药学大辞典》。为白豆蔻之处方名,详该条。

  • 块痰

    块状的痰。由于肺失清肃,气机失调,郁结凝聚而致。痰难吐咯,吐痰成块状。治疗以顺气、化痰、清热等法。

  • 候气

    ①指针刺未能得气时,停针不动,静候片刻,以待气至。《针经指南·标幽赋》:“次察应至之气……未至也,据虚实而候气。”《针灸大成》:“用针之法,候气为先。”《灵枢·九针十二原》所谓“气至而有效”即指针刺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