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阴邪极盛,积聚于内,不能与阳气相交所致的病象。《灵枢·终始》:“脉口四盛,且大且数者,名曰溢阴。溢阴为内关,内关不通,死不治。”②经穴名。代号:PC6。出《灵枢·经脉》。属手厥阴心包经。手厥阴之络穴
十天干各有阴阳所属,其中乙、丁、己、辛、癸为阴。阴干主运气不足,为不及。
同大趾。《灵枢·经脉》:“脾足太阴之脉……是主脾所生病者……足大趾不用。”
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五。即玉衡,详该条。
见周氏医学丛书条。
病证名。梁翰芬《眼科学讲义》:“肉沙之证,风热之邪,滞在太阳,气血凝结所致。胞皮内生红粒,状如碎沙粒,藏在胞皮之内,旧说称为鱼子,其大者,即谓之为石榴,色红,日久不除,必致连累睛珠,多致昏瞆。”参见鱼
出《本草图经》。即大青盐,详该条。
出《新修本草》。为荩草之别名,详该条。
【生卒】:1611~1671【介绍】:明代哲学家兼医家。字密之。安徽桐城人,幼读格致之书,因父病而于26岁时学医,并于满清入关后曾到南方行医。著有《东西钧》、《通雅》和《物理小识》,记述和介绍动、植、
古病名。见《肘后备急方》卷七。即水毒病。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