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胁肋胀痛

胁肋胀痛

证名。指胁肋部发胀作痛的症状。见薛己注《明医杂著·痰饮》。多由气郁、痰凝,脉络阻滞所致。如肝气郁结者,多兼见胸闷纳减,胀痛常随情志变化而增剧。治宜疏肝理气为主,如逍遥散柴胡疏肝散等方。如湿痰走注肝经者,多兼见头目眩晕,肢体麻木不仁等,治宜平肝豁痰,如导痰汤加白芥子竹沥等药。亦有因肝经虚寒而见胁肋胀痛,多兼见气急,视物模糊,脉象迟弱等症,宜槟榔汤补肝散等方。亦可由肝火犯肺瘀血停滞所致。《万病回春·胁痛》:“胁肋胀痛,若大便通和,喘咳吐痰者,肝火侮肺也,用小柴胡汤加青皮、山栀清之。”《辨证录·胁痛门》:“人有跌扑之后,两胁胀痛,手不可按,……盖瘀血存于其中,积而不散,久而成痛也。”宜祛瘀止痛,如抵当丸等方,后便黑血,则瘀消痛止,可用四物汤加三七丹皮等药调理。参见气郁胁痛痰饮胁痛胁支痛各条。

猜你喜欢

  • 真产

    见清·刘斋甫《妇科三字经》。即正产。详该条。

  • 肺合皮毛

    五脏与体表组织的关联之一。肺气主表,故合于皮毛。皮毛为一身的外卫,靠肺散布卫气以温养,肺气足则卫外固密,邪不易干;皮毛的散气作用,也与肺司呼吸有密切关系,故称相合。《素问·五脏生成论》:“肺之合皮也,

  • 刀伤药

    见南川药物试验种植场《常用中草药手册》。为地桃花之别名,详该条。

  • 莲蓬发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四。凡有头疽顶部疮头较多,其疮口多呈粟样脓粒,状似莲蓬发。均称莲蓬发。证治见有头疽条。

  • 白喉治法抉微

    见白喉治法忌表抉微条。

  • 真珠

    出《本草经集注》。即珍珠,详该条。

  • 穿板疔

    病名。即手心毒。见该条。

  • 赵鄂

    【介绍】:唐代医生。治病多奇效,后官至太仆卿。

  • 足少阴脉

    经脉名。即足少阴经。马王堆汉墓帛书载:“足少阴脉:出内踝窭(娄)中,上贯膊(腨),入(腘),出股,入腹,循脊内□兼(廉),出肝,入胜,系舌□。其病:病足热,膊(腨)内痛,股内痛,腹街,脊内兼(廉)痛,

  • 寒凉派

    金元时期的一个医学派别。详见金元四大家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