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水之一。《中藏经·论水肿脉证生死候》:“黄水者,其根起于脾,其状先从腹肿也。”参见十水条。
病证名。指经前三、五日,脐下作痛势如刀刺,或寒热交作,经血下如黑豆汁样。多因寒湿凝滞所致。宜温经化湿。方用温脐化湿汤(白术、茯苓、山药、巴戟、扁豆、白果、建莲子)。参见寒湿凝滞痛经条。
即黄昏,指戌时。《灵枢·病传》:“冬大晨,夏晏晡。”张景岳注:“晏晡戌时也。”参见十二时条。
病名。①即心劳,详见该条。②《慎柔五书》卷四以虫在于心则成心痨,治以雷公丸等。
正骨器械。《世医得效方》卷十八:“肩胛上出臼……须用舂杵一枚,小凳一个。令患者立凳上,用杵撑在下出臼之处;或低,用物簟起;杵长则簟凳起。令一人把住手尾,拽去凳,一人把住舂杵,令一人助患人放身从上坐落,
①食,与蚀通;气,指正气、元气。指耗损元气。《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壮火食气”。②指饮食水谷之气。《素问·经脉别论》:“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③养生术语。道家通过呼吸修炼的一种方法。《抱朴
即《神农本草经》。详该条。
病名。长虫即蛔虫。《诸病源候论·三虫候》:“长虫,蚘虫也,长一尺。动则吐清水,出则心痛,贯心则死。”详蛔虫病条。
病名。出《外科正宗》卷一。即脑疽。见该条。
古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四。多因饮食劳倦而得。症为颈项部多处生疮,溃烂成漏,肿及胸前,状如痈疽,此愈彼起,时有脓水。治法:内服五香散,已溃者外用露蜂房散。相当于颈淋巴结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