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出《秘传眼科龙木论》。即胬肉攀睛。详该条。
病证名。见《女科指要》。指孕后脾肾两虚,清阳下陷,以致津液不能上承,口干不渴。治宜健脾生津。方用七味白术散。
见《江西草药》。为十大功劳之别名,详该条。
见药要便蒙新编条。
见《临证指南医案》。即蝉蜕,详该条。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三。又名颊车痈、金腮疮。指痈生于耳下颊车穴处者。由阳明经积热而发。初起如粟,色红,渐大如豆、如石榴、焮热疼痛。治宜清热解毒,内服犀角升麻汤。若失治。易成漏,经久难愈。
【介绍】:宋代医生。宁国(今安徽宁国)人。字国器。以儒为业,兼行医,年近百岁耳目聪明,乡人称“不老仙”。
《伤寒温疫条辨》卷四方。石膏八钱,僵蚕(酒炒)、豆豉各三钱,蝉蜕十个,薄荷、黄芩、黄连、黄柏(盐水炒)、栀子、知母各二钱。水煎去渣,入米酒,蜜冷服。治温病表里三焦大热,五心烦热,两目如火,鼻干面赤,舌
证名。指朦胧欲睡貌。为少阴病主症之一。因阳气虚衰所致。《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医学心悟》首卷:“问曰:但欲寐,何以是直中寒证?答曰:寒邪属阴,阴主静,静则多眠
经穴名。代号GB39。出《针灸甲乙经》。别名绝骨,属足少阳胆经。八会穴之髓会。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3寸,当腓骨后缘与腓骨长、短肌肌腿之间凹陷处。布有腓浅神经和胫前动、静脉分支。主治胸腹胀满,颈项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