遁的异体字。详遁园医案条。
古病名。出《金匮要略·五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诸病源候论·蛊注候》:“注者住也,言其病连滞停住,死又注易傍人也。蛊是聚蛇虫之类,以器皿盛之,令其自相啖食,余有一个存者,为蛊也。而能变化,人有造作敬
用轻清疏解的药物,以治疗风温初起的表实证。《汤液本草》:“轻可以去实,麻黄、葛根之属是也。”又如症见头痛身热、微恶风寒、无汗、咳嗽,苔白,脉浮数等,用葱豉桔梗汤以疏风清热。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卷六十二方。人参、生黄芪、煅石膏、制半夏、麦门冬、白芍药、甘草、川芎、当归、黄芩各八分,生地黄二钱,竹叶十片。加生姜三片,灯心二十根,水煎,食远服。功能生津止渴。治痈疽发背,
亦称项脊强。指后项背脊间肌肉筋脉牵强板滞不适。见《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多由风冷乘袭足太阳经,或气血凝滞,脉络不和所致。治宜温散、通络等法。方用葛根汤、姜黄散、香苏散等。又因负重背脊外伤疼痛者,
牙齿保健法,即叩齿法。见《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三:“齿宜朝暮叩以会神。一云,以集身神,若卒遇凶恶,当叩左齿三十六,名曰打天钟;若辟邪秽叩右齿,名曰击天磬;若存念至真,叩中央齿,名曰鸣天鼓……每晨起,以
【介绍】:金代医生。太医院判官。1200年(承安五年)曾赴西夏为桓宗李纯佑母治风病。
见《救荒本草》。为莕菜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耳中溃烂有少量脓液。《幼科金针》:“小儿肾经气热,其气上冲耳中,水湿停留,搏于气血而成。发无寒热,不哭不知者,为耳溃,久而不治,恐成耳聋。先以棉球取出其脓,宜红绵龙骨散吹入。”
书名。①《中医临床参考丛书》之一。成都中医学院主编。本书以提要、释义为主,结合词解,选注诠释《伤寒论》。论述简明,选择诸家学说亦较精练。卷首概论部分能融会经义,使读者对六经辨证有一个纲领性的认识。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