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目昏昧

猜你喜欢

  • 右阴疮

    病名。见《喉科指掌》卷四。详左阴疮条。

  • 进针

    又称内针、下针。指将针刺入穴位,或针刺入穴位后继续向下插进。

  • 间日子母

    间日疟的俗称。见《医略十三篇》卷九。详子母疟条。

  • 一帆青

    见《质问本草》。为蜘蛛抱蛋之别名,详该条。

  • 野苦荬

    见《广州植物志》。为苣荬菜之别名,详该条。

  • 小儿发黄

    病证名,指小儿头发色黄不泽的病证。《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八:“足少阴为肾之经,其血气华于发,若血气不足,则不能润悦于发,故发黄也。”治宜滋肾养血,用二至丸合四物汤加制何首乌、菟丝子煎服。

  • 耳尖

    ①经外奇穴名。出《针灸大成》。位于耳廓上端,卷耳取之,尖上是穴(《奇效良方》)。主治目赤肿痛,目翳,偏正头痛等。直刺0.1寸;或点刺放血。②经穴别名。见《银海精微》。即率谷,见该条。

  • 许道幼

    【介绍】:南北朝时梁代医生。生平欠详。

  • 和解

    治法之一。①即和法,详该条。②泛指用较轻的方调治。《伤寒论·辨霍乱病脉证并治》:“吐利止,而身病不休者,当消息和解其外,宜桂枝汤小和之。”

  • 伤寒亡阴

    病证名。指伤寒病误汗、动血或误下而致阴竭液脱的危候。阴,指津液与血。《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少阴病,但厥无汗,而强发之,必动其血,未知从何道出,或从口鼻,或从目出者,是名下厥上竭,为难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