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中国药用海洋生物》。为石莼之别名,详该条。
综合性医书。4卷。清·郑寿全撰于1874年。全书论述内科杂症、伤寒、时病及妇科、儿科、五官科等病证的证治。郑氏以医论为主(不载方剂),结合临床体会辨析病机及用药方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证名。出《诸病源候论·血病诸候》。又名血汗、肌衄。详血汗条。
凡以压痛点或其它病理反应点作穴治病,这个穴位则称阿是穴。《千金要方》:“吴蜀多行灸法,有阿是之法,言人有病痛,即令捏其上,若里当其处,不问孔穴,即得便快成(或)痛处,即云阿是,灸刺皆验,故曰阿是穴。”
①见《草药手册》。为水团花之别名。②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阿利藤之别名。③见《分类草药性》。为透骨香之别名。④见《湖南药物志》。为麻口皮子药之别名。⑤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零陵香之别名。⑥见《陕西
针灸体位名。详坐位条。
见《本草纲目》。为荔枝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证治准绳·杂病》。即瞳神缩小。详该条。
病名。出明·张洁《仁术便览》卷四。即红丝疔。见该条。
病名。见《外科真论·妇人阴疮门》。即阴蚀,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