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雅内编》卷三方。又名丹溪喉闭丸。雄黄一钱,郁金五分,巴豆(去壳)七粒。为末,醋糊为丸,麻子大,冰片、麝香各少许为衣,每服五分,清茶水送下;如喉噤塞用竹管纳药入喉中,须臾吐痰立解,未解再服。治缠喉风
病名。出《活幼心书》卷二。为跌扑损伤皮肤,外风侵袭,伤痕随时发肿,疼痛的证候。治宜活血疏风为法。
病名。《难经·五十七难》:“小肠泄者,溲而便脓血,少腹痛。”《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用承气汤、加减平胃散、七宣丸、香连丸、芍药蘗皮丸等方。
指妇人在孕期的注意事项。如妊娠药忌、胎前节养六条、胎前用药三禁、胎前十字真言、换睡等。均属护胎法范畴。参见各条。
【生卒】:十一世纪【介绍】:北宋医家。字敏之。原并州榆次(今山西榆次)人,后迁卫州。中进士,历任龙图阁直学士、史馆修撰等职。曾校刊古医书,并撰有《素问误文阙义》,佚。
见《中药制剂手册》。人参、炙甘草、砂仁、黄连、桔梗、法半夏各30克,神曲(麸炒)、炒麦芽、炒山楂、炒扁豆、橘皮、山药、莲子各60克,白术(麸炒)、茯苓各9克。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3克,每服一丸,日
病名。《素问·阴阳别论》:“二阳结,谓之消。”二阳指阳明,阳明热盛阴伤,其症消谷善饥,饮食不荣肌肉,故称消。后世将消病分为三类。《医述·三消》:“消病有三。曰消渴,曰消中,曰消肾。”《景岳全书·杂证谟
即暖脐膏第二方,见暖脐膏条。
病证名。见《济生方·大便》。指气滞或气虚所致的便秘。《证治要诀·大便秘》:“气秘则气不升降,谷气不行,其人多噫。宜苏子降气汤加枳壳,吞养正丹,或半硫丸、来复丹;未效,佐以木香槟榔丸;欲其速通则枳壳生用
【介绍】:见王璆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