痘疹会通
书名。5卷。清·曾香田撰。刊于1786年。本书参考痘疹有关文献,结合作者的经验编成。前4卷治痘症,附种人痘法,末卷论述麻疹。
书名。5卷。清·曾香田撰。刊于1786年。本书参考痘疹有关文献,结合作者的经验编成。前4卷治痘症,附种人痘法,末卷论述麻疹。
【介绍】:即真德秀。见该条。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凉粉藤之别名,详该条。
肝的阳气。主升发疏泄。与肝阴相对而言。参见肝阴条。
①见《花镜》。为卷柏之别名。②见《本草纲目》。为独活之别名。各详该条。
证名。见《备急千金翼方》卷十一。亦作眼闇,即目昏。详该条。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三。即手心毒偏于掌边者。见手心毒条。
见《本草纲目拾遗》。为白毛夏枯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系指喉痹暴发暴死,势如走马者。见《儒门事亲》卷三。多由肝脾火闭,气热内结,痹而不通所致。症见咽喉肿痛迅速,连及项颊,汤水难咽,呼吸不利,壮热烦闷,口臭便秘,脉洪大等。《喉科秘旨》卷上:“内外俱肿
《外台秘要》卷三十三引《小品方》方。苧麻根、干地黄各二两,当归、芍药、阿胶、炙甘草各一两。水煎,去渣,内胶烊化,分三次服。治劳损而致的胎动下坠,小腹痛,阴道出血。
出《灵枢·骨度》。即骶骨、尾骨所在部位。参见尾骶骨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