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疮口不合

疮口不合

证名。见《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一。即疮疡溃后久不敛口。多因正虚邪恋所致。若见脓水清稀,脉虚神疲者,宜八珍汤补益气血;若形瘦色悴口干咽燥,舌红,脉数者,宜六味地黄丸滋补肝肾;若疮口肉色晦暗,肢冷自汗,脉细微,舌淡苔薄者,宜桂附八味丸补阳;若见脾胃虚弱,食欲欠佳者,可用四君子汤健脾养胃;如疮口脓血将尽,腐肉已脱,可外用生肌散八宝丹等生肌收口。

猜你喜欢

  • 伤积治法

    即乳滞、食积的治疗方法。见《幼科类萃》。详调小儿脾胃条。

  • 脑发

    病名。出《外科启玄》卷四。指发于头巅顶部的痈,由热毒上壅,凝聚而发。证治见外痈条。

  • 无头藤

    见《广东中草药》。为无根藤之别名,详该条。

  • 李梅山

    【介绍】:见李菩条。

  • 脾虚泄泻

    病证名。指脾气素虚,或病后过服寒冷,或饮食不节,劳伤脾胃所致的泄泻。《症因脉治·脾虚泄泻》:“脾虚泻之症,身弱怯冷,面色痿黄,手足皆冷,四肢倦怠,不思饮食,时时泻薄。”脉多微弱,或迟缓。治宜健脾温运。

  • 龟头

    即阴茎头。因其状似乌龟的头,故名。

  • 劳嗽

    病证名。见《肘后备急方》卷三。①指久嗽成劳或劳极伤肺所致者。《证治要诀·诸嗽门》:“劳嗽。有久嗽成劳者,有因病劳久嗽者,其证寒热往来,或独热无寒,咽干嗌痛,精神疲极,所嗽之痰或浓或时有血腥臭异常,语声

  • 陈栗庵

    【介绍】:见陈葆善条。

  • 明目至宝赋

    见明目至宝条。

  • 本草拾遗

    书名。见《唐书·艺文志》。10卷。唐·陈藏器撰。据《嘉祐本草》所引书传称:“《本草拾遗》,唐·开元中京兆府三原县尉陈藏器撰。以《神农本经》虽有陶(弘景)苏(敬)补集之说,然遗逸尚多。故别为序例一卷,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