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病名。指传尸之初起不甚者。见《外台秘要·传尸方》:“传尸,亦名转注,以其初得,半卧半起,号为殗殜。”可用吃力伽(白术)丸治之。参见传尸条。
脾的功能特点。脾气能将饮食精微、津液上输于肺,再输布于其他组织器官而化生气血,营养全身。它的功能特点上升水谷精微,与胃主降浊相对而言。参见脾主升清条。
病证名。月经过少证型之一。多因先天不足,早婚,分娩次数多,乳儿众多,或房室不节,损伤肾气,精亏血少,冲任胞脉之血不足所致。症见月经量过少,色黯红,质稀,头晕耳鸣,腰膝疫软。宜补肾养血。用当归地黄饮(《
病名。又名干咳嗽、干咳。指无痰而嗽者。《杂病源流犀烛·咳嗽哮喘源流》:“干嗽,肺中无津液也。其脉细涩,必兼气弱或促,乃痰郁火邪于肺中。轻则连咳数十声,方有痰出,重则虽多咳亦无痰,故为干咳嗽,极难治。始
【生卒】:1549~1613【介绍】:明代著名医家。字宇泰,号损庵,自号念西居士。金坛(今江苏金坛)人。曾任翰林院检讨等官职,因上书抗御倭寇事被降职,后来称病还乡,罢官后,在家乡研究医学,并为人治病,
心与小肠相表里,心有热可传于小肠而俱热。症见心烦,口舌生疮,口渴,小便黄短,或小便淋沥刺痛,甚或尿血。舌尖红,苔黄或白而干,脉数。治宜导赤清心。
【介绍】:见王璆条。
证名。即遍身肿。《诸病源候论·水肿病诸候》:“水病者,由肾脾俱虚故也。肾虚不能宣通水气,脾虚又不能制水,故水气盈溢,渗液皮肤,流遍四肢,所以通身肿也。令人上气体重,小便黄涩,肿处按之,随手而起是也。”
由失血、贫血或肝血不足而内生的风证。参虚风内动条。
证名。见《医学入门》卷六。又名肿疡、虚疡。①《外科大成》卷四:“无名肿毒者,以其随处而生,不按穴次,不可以命名也,皆因风邪寒热客于经络所致。但其因风邪内作者,则无头无根;因气血相搏者,则有头有根;因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