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见毛世洪条。
见孙氏医学丛书条。
病证名。汗液无故而出者,是由人体阴阳偏胜所致,小儿稚阴稚阳,故易阴阳偏胜偏衰而致汗证。常见者有自汗和盗汗两类:《幼科发挥》:“小儿纯阳之体,头者诸阳之会,心属火。头汗者,炎上之象也,故头汗者,乃清阳发
病名。出《外科启玄》卷六。又名陈乾疽。由体虚风热壅结所致。生于两臂,其状如疖,肿痛难忍,甚或剧痒。治宜扶正祛邪。内服加味黄芪汤。
病名。《喉科方论》:“此症发在牙关牙床肉上,形如三、五肉笋,徐徐发来。针刺不痛,此脏腑内伤。”古人认为该病是不治之症。
见《埤雅》。即艾叶,详该条。
见中国医学约编十种条。
脏腑惊证之一。出金·陈文中《小儿病源方论》。详脏腑惊证条。
见《中药志》。为黄狗肾之别名,详该条。
见《本草纲目》。为苜蓿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