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肿消
见《南京民间药草》。为一年蓬之别名,详该条。
见《南京民间药草》。为一年蓬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伤科补要·凡例》。即脱臼。详该条。
苔色黄而粘腻,颗粒紧厚,如鸡子黄涂罩舌上,多为湿热结于中焦,或热邪与痰湿互结所致。宜清热化痰燥湿。
【介绍】:见郑承湘条。
古代管理药品及其他有关事务的最高机构,南北朝时期北魏等朝归属门下省。至唐属殿下省。局内设奉御2人,官阶五品下。直长2人,掌管为帝王配制药物,并由文武长官1人监督。药成后,要由医佐、奉御、殿中监、皇太子
病证名。见《原机启微》。指黑睛所生条状白翳细如丝缕。参见翳条。
古代眼科手术方法。见《银海精微》。即金针开内障。详该条。
病证名。出《外台秘要》卷二十九。即骨折。详该条。
十剂之一。用通利药物组成,具有通行气血作用的方剂。《沈氏尊生书·要药分剂》:“徐之才曰:通可去滞,通草、防己之属是也。”“刘完素曰:留而不行,必通以行之,如水病为痰澼之类,以木通、防己之属攻其内,则留
病证名。指恼怒伤肝,肝气怫郁,木燥火生,筋膜干急所致的痿症。《症因脉治》卷三:“肝热痿软之症,汁溢口苦,两胁攻刺作痛,筋膜干急,筋缩而挛,此《内经》肝热痿弱之症也。”治宜疏肝理气,滋水涵木,舒筋活络等
古时纺纱织线之针。《灵枢·九针论》:“二曰员针,取法于絮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