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见王朝弼条。
见《补缺肘后方》。为牡蛎之处方名,详该条。
证名。胀病之一。《灵枢·胀论》:“胆胀者,胁下痛胀,口中苦,善太息。”《医醇賸义·胀》:“胆为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胆气血皆少,为清静之腑,寒气干之,故胁痛口苦;气郁不舒,故善太息也。当轻扬和解,后
【介绍】:见洪正立条。
溺浊之一。见《世医得效方·大方脉科》。病因脾虚气陷,精微下注而成。证见小便浑浊,腰痛神疲,舌淡脉软。治宜健脾益气,升清固涩。用苍术难名丹、补中益气汤。参见便浊条。
指药物的气味性能不甚猛烈者。《素问·五常政大论》:“常毒治病,十去其七。”
见《中草药通讯》(12):6,1976。即法罗海之别名,详该条。
指从十五络脉分出的细小络脉。翟良《经络汇编》:“十二经出十五络,十五络生一百八十系络,系络生一百八十缠络,缠络生三万四千孙络。”
古病名。见《诸病源候论·水毒候》。又称水毒病。详该条。
【介绍】:见钱潢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