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药品化义》。即薏苡仁,详该条。
即推拿。参见摩娑条。
病名。系有头疽生于上背部天柱骨(第七颈椎)之下者。出《疮疡经验全书》卷四。又名脾肚发、脾肚痈。证治见有头疽。
见《植物名实图考》。为朝天罐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普济方》卷三百四十。亦称妊娠口渴、胎前焦渴。多因孕妇脏腑气虚,荣卫不和,阴阳失调,热乘于心脾,津液枯少,故令烦躁,口干作渴。若胃经实热者,宜泻热生津止渴,方用竹叶石膏汤;若胃经虚热者,宜滋
《证治准绳·伤寒》帙六方。牡丹皮、栀子仁、黄芩、大黄、麻黄各二钱半,木香五分。为粗末,水煎服。治热毒炎盛,偏身发斑,甚者发疮如豌豆。
见《生草药性备要》。为杉木节之简称,详该条。
出《新修本草》。即栗子,详该条。
经穴别名。见《中国针灸学》。即白环俞,见该条。
病名。见《时疫白喉捷要》。即白喉之俗称。详白喉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