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

五液之一。又称口津。与唾合称涎唾或唾液。具有滑润口腔和帮助消化的作用。涎为脾液。《素问·宣明五气》:“脾为涎。”脾胃正常则津足,口中和,不燥不渴,食而知味。脾胃虚寒则冷涎上涌,口淡泛恶;胃火炽盛则涎少口燥;脾胃湿热或内有虫积,中风或癫痫病发,亦每致口角流涎。

猜你喜欢

  • 胞虚如球

    病证名。见路际平《眼科临症笔记》。即睥虚如球。详该条。

  • 胡连

    见《本草正义》。为胡黄连之简称,详该条。

  • 古方新解

    书名。8卷。清·徐大椿撰于1764年。原刊本已佚,今存本经1920年陆士谔增补注释,名《增注徐洄溪古方新解》。书中集录古代重要方剂分为通治方、风门、痹历节门、痿门、厥门等40类,共900余方。徐氏在各

  • 在颊部的后方,耳根前方的部分。《灵枢·五色》:“蕃者,颊侧也。”

  • 色部

    指脏腑及肢体分布于面部的色诊部位。分法很不一致。《灵枢·五色》以面部中央部位(自眉心至鼻端)分属五脏,六腑则分挟于两旁,其余头面、咽喉、四肢等各向上下内外依次排列。《素问·刺热篇》又以左颊配肝,右颊配

  • 产后咽喉作蝉声

    病证名。产后危证之一。出孟葑《仁寿镜》。因产后败血冲遏于心,入于肺,气与血并,喉声如蝉鸣。治宜乳香一钱,煎汤入陈酒三分服之。

  • 伏虫病

    病名。九虫病之一。《诸病源候论·九虫病诸候》:“九虫者,一曰伏虫。”多因脾胃虚弱,湿热虫蚀所致。证见困倦少食,腹痛腹泻,甚则面黄浮肿,体力锐减,或不食羸瘦,或异嗜茶叶、生米、草纸等。治宜健脾杀虫。方用

  • 拗哭

    ①指幼儿数日内啼哭不止(《儒门事亲》)。②小儿夜啼,见灯即止者,此由点灯习惯,为拗哭(明·万全《育婴家秘》)。又名儿嗜灯花。③小儿初生,性多执拗,凡有亲狎之人,玩弄之物,一时不见,其心不悦而哭,谓之拗

  • 黄道栌

    见《中国树木分类学》。即黄栌,详该条。

  • 始膏

    古代对妊娠二月胚胎之称。北齐·徐之才《逐月养胎方》:“妊娠二月名始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