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名。见《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二。即眼弦。详该条。
病证名。指伤寒病的太阴、少阴、厥阴证而言。参见太阴、少阴、厥阴条。
即万病丸,见该条。
【介绍】:见李助。
出《灵枢·经脉》等篇。即外眼角。见眦条。
见《湖南药物志》。为夜关门之别名,详该条。
养生书。晋·张湛著。是我国古代较早的养生著作。原书已佚,其中许多片段被录入《医心方》卷二十七、二十八中。
医论著作。2卷。明·孙一奎撰于万历年间。本书汇集作者学医体会与见解,并择要节录部分《内经》原文编成。内容杂论脉象、诊法、病机、药性及医案等共60篇。其中有关咳、喘、哮等病症的鉴别诊断和治疗,对张仲景等
病名。《圣济总录》卷十二:“蛊风,论曰蛊风之状,在皮肤间一身尽痛,若划若刺,淫淫跃跃,如中蛊毒,故名蛊风。皆由体虚受风侵伤正气也。……治蛊风身痛如刀划,白花蛇煎方。”
大腿。《素问·金匮真言论》:“病在肾,俞在腰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