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泡法。详泡条。
《证治准绳·疡医》卷五方。生天南星、生草乌各一枚。为细末,用羊蹄根捣绞取汁调涂。治干癣不愈。
见《本经逢原》。为黄明胶之别名,详该条。
见《中国树木分类学》。即黄栌,详该条。
病证名。为多种喉部疾患之主证。多因于火。火有虚实,虚火者,其人素体阴亏,或伤房劳,阴虚于下,水不制火,虚火上炎所致;实火者,肺经蕴热,或过食膏粱厚味,煎炒炙煿等物,致脾胃积热,薰灼肺系。症见喉关或内或
见《贵州草药》。即油桐根,详该条。
妇科专著。清·凌德(嘉天)纂辑于1892年。全书分调经、虚劳、胎产、临产、杂证及产后六门。凌氏论述胎产经带诸疾重视养气血、扶脾胃,条分缕析、纲目分明。现存《三三医书》本。
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髓由肾的精气所化生,能滋养骨骼;髓通于脑,脑为髓海,故骨、脑的生长、发育和功能活动,取决于肾气的盛衰。《素问·逆调论》:“肾不生则髓不能满。”
病名。指腰椎间盘破裂,髓核突出,挤压椎间神经根引起的腰腿疼痛,属闪腰岔气和闪挫腰痛范畴。多因强力举重及扭闪所致。轻者腰痛,经休息后可缓解,再遇轻度外伤仍可复发或加重。重者腰痛,并向大腿后侧及小腿后外侧
八纲中用以辨别病位深浅和病情轻重的二纲。一般外感初起,邪在肌表,属表证,病较轻浅;若病在脏腑,则属里证,病较深重。伤寒与温病的证候分类中,对表里证的辨别,有明确的区分:伤寒以三阳为表,三阴为里,三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