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椒饼灸

猜你喜欢

  • 小儿身热痿黄

    病证名,指小儿夏令发热,软弱而发黄的证候。《卫生宝鉴》:“小儿身体蒸热,胸膈烦满,皮肤如溃橘之黄,眼中白睛亦黄,筋骨痿弱不能行立。此由夏季之热加以湿令而蒸搏于经络,入于骨髓,使脏气不平,故脾逆乘心,湿

  • 蝇翅黑花

    病证名。指“行动举止,则眼中神水之中,荡漾有黑影如蝇翅者”(《银海精微》)。类今之玻璃体混浊,参见云雾移睛条。

  • 四肢麻木

    证名。指手足自觉麻木不适感。见《寿世保元》卷五。又名手足麻木。多因四末气血不充,荣卫不通,或兼寒湿、痰血凝滞经络所致。《古今医案按·麻木》:“麻木多在于手足者,以四末道远气馁,则卫行迟而难到也,故麻不

  • 水陆二仙丹

    《洪氏集验方》卷三方。芡实、金樱子。取芡实连壳捣碎晒干为末;金樱子去刺捣碎,甑中蒸令熟,用所蒸汤淋二、三遍,取所淋金樱子汁入银铫内慢火熬成稀膏,与芡实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盐汤送下。治肾虚,男子

  • 臑交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臑会,见该条。

  • 栝楼实

    出《金匮要略》。即栝楼,详该条。

  • 皏(bìng 并)

    淡白色。《素问·风论》:“肺风之状,多汗恶风,色皏然白。”

  • 五逆不刺

    指临床遇到五种脉、证不符的危重病症,禁用针刺。《灵枢·五禁》:“病与脉相逆,命曰五逆。”“热病脉静,汗已出,脉盛躁,是一逆也;病泄,脉洪大,是二逆也;着痹不移,肉破,身热,脉偏绝,是三逆也;淫而夺形,

  • 小儿热证

    病证名。《幼幼集成》:“小儿热证有七:面腮红,大便秘,小便黄,渴不止,上气急,足心热,眼红赤。此皆实热证,忌用温补。”《儿科醒》:“小儿属热之症,脉必洪数而实,色赤作渴,烦躁饮冷,声音雄壮,二便秘结。

  • 阿是穴

    凡以压痛点或其它病理反应点作穴治病,这个穴位则称阿是穴。《千金要方》:“吴蜀多行灸法,有阿是之法,言人有病痛,即令捏其上,若里当其处,不问孔穴,即得便快成(或)痛处,即云阿是,灸刺皆验,故曰阿是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