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见李调条。
见《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即肛肿。详该条。
三十六黄之一。《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惊黄者,面色青黄,心多惊悸,口舌干燥,不肯眠卧,卧即多言语狂乱,身体壮热。”治用点烙法,内服犀黄散或牡荆汤等方。参见黄疸有关条。
病名。因劳损伤肺所致。《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肺劳者,短气而面肿,鼻不闻香臭。”《圣济总录·虚劳门》:“肺劳者。或因形寒饮冷,逆秋气所致。其证短气面肿,鼻不闻香臭,胸中结滞,气乏声嘶,咳嗽呀呷,
《素女经》:“女人阴深一寸曰琴絃。”即阴道内一寸处。
古病名。见《世医得效方》卷十。即蛊注痢,详该条。
【介绍】:见费启泰条。
见《药品化义》。为龙胆草处方名。详该条。
是指针刺时,患者发生组织或器官损伤等异常情况。《灵枢·九针十二原》:“夺阴者死,夺阳者狂,针害毕矣。”由于针刺治疗时选用的针具不当或有损伤,或操作手法粗猛,过深过重,可造成胀痛久留不退,或局部血肿;如
见《普济方》。即木芙蓉叶,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