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幼幼集成:“胃中有热则虫动,虫动则胃缓,胃缓则涎出”,呕恶吐涎宜乌梅丸安蛔定吐,参见虫吐条。
病名。指呼吸急促,喉中痰鸣如水鸡声者。《医学正传》卷二:“喘促喉中如水鸡声者,谓之哮。”《医宗必读》卷九:“哮者与喘相类,但不似喘,开口出气之多,而有呀呷之音,呷者口开,呀者口闭,开口闭口,尽有声音,
病证名。系指患痧痘疮疹而失音者。《海藏癍论萃英》:“若疮疹出而声音不出者,是形气俱病也,当清其肺。”治宜疏风宣肺、解毒清热。可选用银翘散、粘子解毒汤等加减。参见痘疮失音条。
气功功法。结合“微息”和“存想”的静功锻炼方法。见明《道藏·神仙食炁金匮妙录》。其功法:正偃卧,握固,两足间相去四、五寸,两臂间亦相距四、五寸,去枕、微息,四九三百六十息,再存想自己衣被皆去,骨节皆解
证名。指阴茎内缩之症。属阴缩范围。《类证治裁·阳痿附茎缩》:“有阴茎内缩,乃肝之筋受寒,四逆汤加参、桂。”详阴缩条。
书名。又名《万氏秘传片玉痘疹》。13卷。明·万全撰。约撰于16世纪中期。本书专论痘疹。卷1~2为痘疹碎金赋及痘疹西江月二赋;卷3~4为痘疹始终验方及歌;卷5~12为痘疹总论,并分论发热、见形、起发、成
《竹林寺产科》:“一生经闭,名曰石困。”详石女条。
黄苔有黑色斑点。主里热实证,多为胃肠实热,宜用通里攻下(见《伤寒舌鉴》)。
书名。4卷。清·陈修园撰。刊于1803年。作者列述多种常见病症(以内科杂病为主,兼及妇科、眼科等病症),重点介绍这些病证的常用方及其临床应用。全书首论四诊,后分门别类各以病证为主,依据症象,举出主证,
八纲之一。指外感或内伤所致的寒性证候。《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胜则寒。”《医学心悟》:“假如口不渴或假渴而不能消水,喜饮热汤,手足厥冷,溺清长,便溏,脉迟,此寒也。”《素问·至真要大论》:“寒者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