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见清·徐瑛《接骨全书》。证治参见胸骨伤条。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即油桐子,详该条。
证名。见《证治准绳·杂证》。即鼻齄。详该条。
见退思庐医书四种合刻本条。
五官之一。又名明堂。隆起于面部中央。上端连于额部,名为頞,又名山根、下极、王宫。前下端尖部高处,名为鼻准,又名准头、面王、鼻尖。鼻准两旁圆形隆起部分,名为鼻翼。鼻之下部有两孔,名为鼻孔。頞以下至鼻准,
泛指除口服药物以外,施于体表或从体外进行治疗的方法。《素问·至真要大论》:“内者内治,外者外治。”简称外治,或名外取。外治法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内经》时代已有较系统的针灸疗法以及膏贴、烟熏等,尤为
①指肾。《灵枢·九针十二原》:“阴中之太阴,肾也。”②指两足之三阴经络。《灵枢·阴阳系日月》:“足之阴者,阴中之太阴也。”
病证名。见《世医得效方》卷三。又称中暑眩晕。详该条。
【介绍】:见周恭条。
病名。出《秘传外科方》卷九。即中发背,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