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素问·宣明五气篇》。涎出于口,口为脾窍,故涎为脾液。参见五脏化液条。
出《本草经集注》。为紫苏叶之简称,详该条。
病证名。又名捏破涎涡儿。《普济方》卷三百六十二:脾之液为涎,脾气冷不能收制其津液,故流出渍于颐上。”治宜温中健脾。用益黄散、理中丸。
骨名。即趾骨。左右共28块,较之指骨粗短。
病名。疟疾的一种。亦称食疟。《素问·刺疟篇》:“胃疟者,令人且病也,善饥而不能食,食而支满腹大,刺足阳明太阴横脉出血。”参见食疟条。
病名。《疡医准绳》卷四:“胫疽,发于胫名曰兔啮。”即附骨疽。详该条。
能,古通态。疾病的临床表现及病因、发病机理的统称。《素问·风论》:“愿闻其诊,及其病能。”《素问》又有《病能论篇》,主要论述疾病的临床表现和病理。
《洞天奥旨》卷六方。金银花、麦门冬各三钱,生甘草、紫菀、百部各五分,生地黄、百合各二钱,款冬花、贝母、白薇各三分。水煎服。治肺痿,咳嗽已久,肤黄肌瘦,毛悴色焦,膈上作痛,气息奄奄。
为牙齿所在之处。《奇效良方》卷六十二:“外板则为牙,内床则为齿。”
见《药材学》。为壁钱幕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