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病名。颈部漏的一种。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四。多由悲思忧虑,情志不遂而得。其症颈项生核如枣,可移动,伴有寒热胀满的病症,日久可生孔道,疼痛搔痒。宜玄参散内服。
病名。出《外科活人定本》卷二。即手丫发。见该条。
【介绍】:见顾氏医镜条。
病证名。见《症因脉治·喘症论》。即气虚喘。详该条。
病证名。见《异授眼科》。即目眶岁久赤烂。详该条。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莸之别名,详该条。
见《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为山蒟之别名,详该条。
儿科著作。3卷。明·汪机撰。刊于1531年。作者对于小儿痘疮,尤为推崇魏直《博爱心鉴》的理论与治法。本书罗列诸家治痘之论于前,而以魏氏理论辩之于后。书后并附痘图及痘方各2卷。现有《汪石山医书八种》本。
方书,85卷。朝鲜俞孝通、卢正礼、朴允德奉旨合纂。成书于1433年。广泛采摭中朝医籍,分类汇辑医方。所引中国医籍占绝大多数,大约有一百数十种方书,所引朝鲜医籍仅仅数种。该书卷首为“针灸法”,引《针灸资
见《贵州药用植物目录》。为大飞扬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