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郁之一。《丹溪心法》卷三:“血郁者,四肢无力,能食便红,脉沉。”因暴怒、挫闪、劳役过度,饥饱不调等所致。《杂病源流犀烛·诸郁源流》:“盛怒叫呼,挫闪,饥饱劳役,致胸胁间常如针刺痛,或能食,小便淋,大
①治疗肝肾阴虚的方法。病人表现头晕、面红升火、眼花耳鸣、腰部痠痛、咽干、夜卧不安,或有盗汗、尿少色黄,舌红苔少,脉弦细,用杞菊地黄丸。②是滋肾阴以润养肝阴的方法,即滋水涵木法。见滋水涵木条。
阴阳双方矛盾斗争中,一方亢盛,导致另一方的报复,出现阴胜阳复或阳胜阴复的情况,从而影响事物变化过程的转归。前人运用这种变化规律来解释自然界和疾病过程的变化。如:①气候方面:若某年湿气(阴)胜,雨水过多
指灸治。《左传》成公十年:“疾不可为也。……攻之不可,达之不及。”
病证名。即音嘶。指声嘶因于风冷所伤。《诸病源候论》卷二:“中冷声嘶者,风冷伤于肺之所为也。肺主气,五脏同受气于肺,而五脏有五声,皆禀气而通之。气为阳,若温暖则阳气和宣,其声通畅。风冷为阴,阴邪搏于阳气
①火热之邪郁而成毒。在各种病证中,尤以外科的疮疡肿毒为多见。②指烫火伤感染。
病证名。身肿类型之一。《症因脉治》卷三:“风寒身肿之症,恶寒身热,身首皆肿,风胜多汗,寒胜无汗。此外感风寒,即金匮风水、皮水,从太阳经主治之症也。风寒身肿之因,表气素虚,肺气素热。表气虚则外邪易入,肺
见《陕甘宁青中草药选》。为小叶枇杷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指经闭上逆,两目赤肿。《张氏医通》卷八:“女人逆经,血灌瞳神,满眼赤涩者,乃血热经闭,过期不行,则血逆行于上。如有胬肉,切不可钩割,只用四物加行气破血通经药,经行则血翳自退,势甚,必加酒大黄下
瘛疭的别称。简称搐。《医碥》卷四:“抽搐者,手足频频伸缩也。”《伤寒明理论》卷三:“或缩或伸,动而不止者,名曰瘛疭,俗谓之搐者是也。”详瘛疭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