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指头项部牵强不舒作痛。多因邪在肌肤或遏阻经络所致。《伤寒论·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外感表证,宜发散解表。如久病项强,多属痹证,宜祛风化湿、舒经活络。痉病初起,亦
见《岭南草药志》。为鹰不泊之别名,详该条。
即运气按摩。见该条。
病名。见朱仁康《实用外科中药治疗学》。指圆癣之形小者。详该条。
见《陕西中草药》。为蓝布正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傅青主女科》。多因登高跌坠,或闪挫受伤,损及冲任,恶血下流,以致突然阴道出血量多,色鲜红或黑黯有块,腹部按之疼痛。治宜行血祛瘀。方用逐瘀止血汤,或用七厘散、益母膏等。
书名。简称《经方解》。不分卷。清·姜国伊注。书成于1861年。本书注解《伤寒论》方113首,於自跋中提出:“论经方者,须明药性;明药性者,须考《本经》(指《神农本草经》)。”故对方药的气味、主治功用的
痿证之一。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九。又名皮毛痿。详该条。
出清·汪连仕《采药书》。为金边兔耳之别名,详该条。
见清·叶小峰《本草再新》。为南瓜藤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