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郁之一。指肺气郁闭之症。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证治汇补·郁症》:“癃闭、气喘、胀满、不眠,皆金郁也。治宜泄之。泄者渗泄而利小便,疏通其气也。”可用泄郁汤、和金汤、善泄汤等方。参见五郁、郁证条。
自我按摩方法。肘部屈曲,转摇肩关节,带动肩胛骨,以作用于背部的膏肓穴。《理瀹骈文》:“两肩扭转,运动膏肓穴,除一身疾。”
病证名。《陈素庵妇科补解》:“临产泄泻,内由脾气虚弱,或先饮食受伤,或新感寒邪,因而泄泻也。治法于催生药内,加一二温中和胃,消食利水,则泄泻可以稍愈而产亦易,不必用苓、术补土,以壅胎气,可服温脾达生汤
脉学著作。清·管玉衡撰。管氏在三十二辨中,论述了诊脉大法,浮、沉、迟、数、滑、涩六脉所统共二十九脉的阴阳所属及其形象;详叙十二经脉源流、循行及病状,并探究脉学中的一些变化情况及切脉法等。现有《珍本医书
病名。见《证治准绳·杂病》。本症“生于两睥之外,或流稠脓,或流臭水,胀痛则流出,不胀则略止。先与人参漏芦散,后用千金托里散加葱白。”(《张氏医通》卷八)。
病证名。指痰积中脘所致的发热。《金匮翼·痰积发热》:“其脉弦滑,其证胸膈痞塞,背心疼痛。活人书所谓中脘有痰,令人憎寒发热,状类伤寒,但头不痛,项不强为异。”参见发热、痰症发热等条。
【生卒】:十八世纪【介绍】:清代医家。字砚丞。安徽歙县人。撰《麻疹备要方论》一书,另汇集前人灸法,编成《神灸经纶》一书。
见《中药志》。为九香虫之别名,详该条。
见《陕西中草药》。为窝儿七之别名,详该条。
书名。6卷。明·程(原仲)撰于1621年。前附论原脉、审证、聆音、辨味等医论8篇,后附验方1卷。医案以内科为主,兼及妇科、儿科。叙案较详,辨证明晰,病因、病理分析颇有见地。治法除内服汤药外,间有用针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