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咽干。《素问·热论》:“太阴脉布胃中络于嗌,故腹满而嗌干。”属于虚者,少阴液亏,少阴之脉循喉咙,挟舌本,虚则嗌干,治宜补肾养阴。属于实者,多系肺胃火炽,灼伤津液,咽嗌失于濡养所致,治宜清火、养阴、利
出《御药院方》。为洋金花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宋代人。编著饮食疗法专书《续法馔》5卷。
古病名。出马王堆汉墓帛书《五十二病方》。即疣。详干日疮条。
见《昆明民间常用草药》。为万寿菊之别名,详该条。
见《本草纲目》。为大戟之别名,详该条。
见苏州医学院《中草药手册》。为繁缕之别名,详该条。
①见《中药志》。即川木通。②见《中药鉴别手册》。即淮通。各详该条。
病名。出《千金要方》卷四。指经血漏下挟有白色液体,淋沥不断者为白漏。多因脾肺气虚所致。《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八:“劳伤血气,冲任之脉皆起于胞内,为经脉之海,手太阳、少阴二经,主下为月水,伤损经血,冲任之
经脉名。即足厥阴经。马王堆汉墓帛书载:“足帣(通厥)阴脉:循大指间,以上出胻内兼(廉),上八寸,交泰(太)阴脉,□股内,上入脞间。其病:病脞瘦,多弱(溺),耆(嗜)饮,足柎(跗)种(肿),疾畀(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