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脉名。即手太阳经。马王堆汉墓帛书载:“臂泰阳脉:出小指,循骨下兼(廉),出臑下兼(廉),出肩外兼(廉),出项□□□目外渍(眦)。其病:臂外兼(廉)痛。诸病此物者,皆久(灸)臂泰阳脉。”
①骨名。即尺骨鹰嘴。《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肘骨者,肐膊中节上下支骨交接处也。……若跌伤其肘尖向上突出。”②经外奇穴名。《千金要方》:“肠痈,屈两肘,正灸肘头锐骨各百壮,则下脓血,即差。”《奇效
解剖名。见《审视瑶函》。又名上胞、上睥。与解剖学同名器官同。其上界为眉,下界为上睑之眼弦。参见眼睑条。
喻脉象坚急不和,如弓弦之缕。《素问·大奇论》:“脉至如弦缕,是胞精予不足也。”
药物学著作。又名《神农本草经疏》。30卷。明·缪希雍撰。刊于1625年。本书系将《证类本草》中药物选出490种(其中以《神农本草经》药物为主),分别用注疏的形式,加以发挥,并各附有主治参互及简误二项,
证名。见《类证治裁·阳痿附茎纵》。又称阴纵。详该条。
书名。见《新唐书·艺文志》。7卷。唐·郑虔撰。《本草纲目》称本书所收“皆胡中(泛指我国北方少数民族以及西域地区)药物”。已佚。
参见痘疹四合全书条。
①阳明为二阳,厥阴为一阴。《素问·阴阳类论》:“二阳一阴,阳明主病。”王冰注:“一阴厥阴,肝木也。二阳阳明胃土气也,木土相薄,故阳明主病也。”②刺寒厥的一种方法。《灵枢·终始》:“刺寒厥者,二阳一阴。
【介绍】:见方有执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