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小儿金丹

小儿金丹

见《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天津方)。川贝母橘红各12克,羌活生地黄木通大青叶荆芥穗、桔梗前胡西河柳赤芍药天南星(制)、玄参各9克,钩藤半夏(制)、枳壳(麸炒)各9克,薄荷葛根天麻防风甘草、炒牛蒡子各6克。为细末,每细粉186克兑:羚羊粉、犀角粉各1.5克,朱砂面24克,冰片3克,研匀,炼蜜为丸,每丸重1.5克,周岁以上每服一丸,周岁以下酌减,白开水送下。功能疏风化痰,清热镇惊,止嗽透疹。治伤风感冒,发烧头痛鼻流清涕咳嗽气促,咽腮肿痛,惊悸心烦,疹出迟缓。

猜你喜欢

  • 产后乍寒乍热

    病证名。见《千金要方》卷三。亦名产后寒热往来。由产后气血虚损,阴阳不和或败血留滞,经脉阻闭,营卫不调所致。《经效产宝》:“阴阳不和,败血不散,皆作乍寒乍热……,二者何以别之?答曰:时有刺痛者败血也,但

  • 季经

    同居经。月经按季来潮,故名。见居经条

  • 纹淡

    即指纹色淡。多属体质虚弱,气血不足。淡红为虚寒,淡青为体虚有风,淡紫为体虚有热。

  • 肝胆俱实

    指肝胆俱有实邪壅塞其经,甚而横逆犯脾胃。《备急千金要方》:“左手关上脉阴阳俱实者,足厥阴与少阳经俱实也。病若胃胀呕逆,食不消,名曰肝胆俱实也。”

  • 足心

    足底中心。其中心点为涌泉穴部位。《灵枢·经脉》:“肾足少阴之脉,起于小趾之下,邪走足心……。”

  • 筋碎补

    见《广西药用植物名录》。为草石蚕之别名,详该条。

  • 聚星障

    病名。出《证治准绳·杂病》。由肝火内炽,风邪外袭,风热相搏,上攻于目,或肝肾阴虚,虚火上炎引起。症见黑睛生细小星翳,数颗聚群分布,常伴有抱轮红赤,沙涩疼痛,羞明流泪。严重者,可变花翳白陷、凝脂翳等。相

  • 外劳宫

    经外奇穴名。出《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位于手背中央,与掌心劳宫穴相对处。主治落枕,五谷不消,腹痛泄泻,掌指麻痹,五指不能屈伸,小儿脐风,手背红肿发痛等。直刺0.5~1寸。艾炷灸1~3壮;或艾条灸

  • 严氏济生续方

    见济生续方条。

  • 金腮疮

    病名。①出《圣济总录》卷一百三十二。即腮痈之小者。详该条。②出《疡医准绳》卷三。指颊疡。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