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子死产门难产

子死产门难产

病名。《傅青主女科》:“妇人有生产三、四日,儿已到产门交骨不开,儿不得下。子死而母未亡者,服开骨之药不验,当有死亡之危。……治但救其母,而不必顾其子矣。然死子在产门,塞其下口,有致母死之患。宜用推送之法。补血以生水,补气以生血,使气血两旺,死子可出而存母命也。倘徒用降子之剂以坠之,则死子未必下,而母气先脱矣,非救援之善者也。山亲见此等之症,常用救母丹活人颇多,故志之。(方药:人参一两、当归二两、川芎一两、益母草一两、赤石脂一钱、芥穗三钱炒黑)”

猜你喜欢

  • 衈(ěr 尔)

    病证名。衈者,“耳血也”(《玉篇》)。《红炉点雪》卷一:“耳出血曰衈。”系指耳中出血。由少阴亏损,虚火上炎致者,耳中血出淡红,不疼不肿,或兼见手足心热,唇红颧赤,脉象细数等。治宜养阴、清热、止血。可选

  • 麻虫

    见《圣济总录》。为苍耳蠹虫之别名,详该条。

  • 余士冕

    【介绍】:明代医家。余幼白子,字子敬,安徽歙县人。精通医术,救治垂危病证常有奇效。根据临证经验,对其曾祖父余午亭所撰《诸证析疑》作了补充。

  • 小儿头痛

    病证名。小儿头痛,虚证较少。《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分头痛为风寒头痛与内热头痛两类。外感风寒,必先疏散,邪去则痛可除;里热熏蒸,必须清解,热去火降,病自可愈。参见风寒头痛、内热头痛条。

  • 鬓脚

    亦作鬓角,位于耳前方鬓发下垂处。

  • 涌泉脉

    脉象。脉来如泉之涌出,浮盛而无根。《素问·大奇论》:“脉至如涌泉,浮鼓肌中,太阳气予不足也。”

  • 郑三山

    【介绍】:明代医家。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世医出身,行医五十年。强调医生除应精于技术之外,还要有“仁”心,否则足以杀人。曾把秦汉以来的医家事迹编成《医家炯戒》一书,已佚。

  • 枕囟

    即后囟。见囟条。

  • 气乱

    ①指气机紊乱,失去正常的升降出入秩序,为《内经》九种气机失常病证之一。《素问·举病论》:“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类经》注:“大惊卒恐,则神志散失,血气分离,阴阳破散,故气乱矣

  • 外勾

    经穴别名。出《针灸大全》。《东医宝鉴》作外丘。即伏兔,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