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见《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四。指汉、魏至唐初时期士大夫们为求长生不老,恣服钟乳石、硫黄、紫石英等矿物药组成的钟乳石散、五石散等所出现的种种药毒证候。表现不一。治疗方药各异。参见金石中毒条。
舌尖灰黑苔,有刺而干。为邪将入里,兼有食滞。症见发热口苦,耳聋胁痛。宜表里清解、消滞和中(见《伤寒舌鉴》)。
见类证活人书条。
病名。①指风寒湿邪内搏于骨而致的痹症。多由骨髓空虚,邪气乘隙侵袭所致。《素问·长刺节论》:“病在骨,骨重不可举,骨髓痠痛,寒气至,名曰骨痹。”症见骨节疼痛,四肢沉重难举,有麻冷感。治宜补肾祛邪,用安肾
排脓托毒之简称。详内托条。
人体部位。亦称五体,指头和两手两足。《针经指南·标幽赋》:“似续而交五大。”
见《吉林医药参考资料》(1):32,1971。为刺玫果根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王荫陵条。
病名。见《伤科补要》卷二。即尾骨伤。见尾闾骨伤条。
见《福建民间草药》。为石荞苧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