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奇恒之腑

奇恒之腑

奇恒:异于平常之意。指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六者。这些都是贮藏阴精的器官,似脏非脏,似腑非腑,故称。《素问·五脏别论》:“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名曰奇恒之府。”马莳注:“脑、髓、骨、脉、胆与女子胞……六者主藏而不泻,此所以象地也。其脏为奇,无所与偶,而至有恒不变,名曰奇恒之腑。”

猜你喜欢

  • 三字经合编六种

    丛书名。张骥辑。刊于1933年。包括《医学三字经》、《春温三字诀》、《痢症三字诀》、《三字经汤方歌括》、《春温三字诀方歌》、《痢症三字诀歌括》,后三种系张骥增辑。

  • 羊须草

    见《广东中药》。为白花蛇舌草之别名,详该条。

  • 牙痛草

    ①见《云南中草药选》,为铁仔之别名。②见《江西草药》,为鹿茸草之别名。各详该条。

  • 张锡驹

    【生卒】:十七世纪【介绍】:清代医家。字令韶。浙江钱塘人。曾学医于名医张志聪,钻研伤寒学,撰有《伤寒论直解》6卷(1712年刻行),另有《胃气论》(1797年日本刻行)。

  • 胎前大便不通

    病证名。王之翰《妇科胎产百病》:“胎前大便不通乃大肠火炎,胎气闭,不可用芒硝击胎,只用大黄、枳壳自通。”即妊娠大便不通。详该条。

  • 治麻新书

    麻疹专著。3卷。清·田九如撰。刊于1842年。此书大体分为麻科审症、麻科集腋、麻科撮要三部分,主要阐述麻疹前后出现的各种证候及治疗方法,尤详于顺、逆、险证的证治。书末附治疗方剂。现存初刻本。

  • 鼻息肉

    病名。又名鼻痔、鼻瘜、鼻中息肉等。《灵枢·邪气脏府病形篇》:“若鼻息肉不通。”病名曰“息”,古来有两种解释:①《说文解字》认为:“息者,身外生之也。”这是认为鼻中赘生乃身外之物。②《圣济总录》一百十六

  • 瘀血腹痛

    病证名。见《古今医鉴·腹痛》。多由寒凝血阻,或热与血结,或久病入络,气滞血瘀,或跌扑损伤,瘀血停聚而成。证见腹痛固定一处,喜热拒按,持续不愈,或有积块,或遇夜更痛,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濇等。治宜活血祛

  • 会维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地仓,见该条。

  • 痰结

    痰证之一。因火邪灼津,燥痰日久,气虚津枯,痰液粘结所致。以结于喉部为多见。《明医杂著·痰饮》:“喉中有物,咯不出,咽不下,此痰结也。”治宜散结化痰可用加味甘桔汤合清化丸。一名梅核气。参老痰条。亦有结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