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纹弯向大指旁,主痰热(见《医宗金鑑·幼科杂病心法要诀》)。
见《苏州本产药材》。为石见穿之别名,详该条。
见《四川中药志》。为人中白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症因脉治·肿胀总论》。指感受六淫之邪所致的腹胀。详伤寒腹胀、风湿腹胀、湿热腹胀、寒湿腹胀条。
见《中草医药经验交流》。为黄毛耳草之别名,详该条。
《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卷七十八方。桔梗、芒硝、大黄、茺蔚子、炒白芍药、玄参、黄芩、防风各一钱。为粗末,水煎去渣,食后服。治目珠高突疼痛。
病从卫分逆传心包,或入营分而卫分证仍在。临床表现既有发热、夜热甚、神志昏蒙、舌质红绛等营分证,又有恶寒、咳嗽、舌苔薄白等卫分证。治宜清营结合透解表邪。
病名。见《证治准绳·疡医》。多由风湿热毒熏蒸所致。症见耳廓上生疮,痛流黄水,时发时愈。治宜清热除湿。可选用黄连解毒汤、五味消毒饮、温胆汤等加减。外用胡粉散。
见《广东新语》。为阳桃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实用外科治疗学》。即热疮。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