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指眩晕由心下或膈间停饮所致者。《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证治汇补·眩晕》:“停饮眩晕
推拿穴位名。即精宁。详该条。
气功术语。指凝聚意念。出《庄子·达里》:“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在气功中排除种种杂念,思维活动凝聚在练功上,除练功意念外,其他思维活动不起,而保持着一种宁静的练功状态。
简称针法或刺法。①指针刺时(包括进针、运针及出针)所使用的各种操作方法。②专指运针时所使用的各种促使针刺得气或保持与加强针感以及各种针刺补泻的方法。
证名,又称小便利多、漩多。《证治要诀·大小府门》:“小便多者,乃下元虚冷,肾不摄水,以致渗泄。”症见小便次数增多而清长,或夜间尿多,并可见腰膝痠软,畏寒肢冷,精神困倦等症。治宜温肾固摄,用附桂八味丸、
出明·赵献可《邯郸遗稿》。即妊娠疟。详该条。
针灸体位名。详卧位条。
病名。出《素问·痿论》。亦称痿躄。指四肢痿软无力。尤以下肢痿废,甚至肌肉萎缩的一种病症。《证治准绳·杂病》:“痿者手足痿软而无力,百节缓纵而不收也。”《儒门事亲》卷一:“躄者,足不能伸而行也。”其发病
养生书。唐·司马承桢著。又名《天隐子》。刊载于《夷门广牍》及《说郛》中。内容有神仙、易简、渐门、斋戒、安处、存想、坐忘、神解等八篇。书中所述导引法,不咽气、吸气、停气,而只是安心定意,以意领气。
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五。指六岁以下的小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