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见《金匮翼·胁痛统论》。多由房劳伤肾,气虚血涩所致。《不居集·胁痛》:“凡房劳过度,肾虚羸弱之人,多有胸胁间隐隐作痛,此肝肾精虚,不能化气,气虚不能生血而然。”治宜补肾、培益气血。如大补元煎、小
【介绍】:见郭坦条。
病证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四。又名产后溺血。多因产后血气虚而热乘之,血得热则流散,渗入膀胱,故血随小便出。治宜发灰、滑石,地黄汁调下。若小腹痛者,属败血流入膀胱,宜用小蓟汤主之(归尾、小蓟根、红花
针灸体位名。见卧位条。
金代医官职称。系仅次于提点、太医院使的官职,官阶从六品。参见太医院条。
见《中国药学大辞典》。为旋覆花之处方名,详该条。
见《随息居饮食谱》。为荷梗之别名,详该条。
见《四川中药志》。为蜗牛之别名,详该条。
见《东北药用植物志》。为薏苡仁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目经大成》卷二:“此证皆由患疾,妄称时眼,不以为意,……致风邪深入,久而不瘳,然后内急外弛,皮宽弦紧,睫渐拳倒。”即倒睫拳毛。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