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消法
同内消。详该条。
同内消。详该条。
见《植物名实图考》。为茴香茎叶之别名。详该条。
见南京药学院《中草药学》。为六轴子之别名,详该条。
古病名。又称注病。见《诸病源候论·诸注候》。即疰病。详疰条。
《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方。川芎一钱,桔梗、防风、荆芥穗各一钱半,柴胡七分,黄芩、当归尾各二钱。水煎服。治大头瘟初起一、二日者。若阳明邪盛者,加葛根、厚朴各一钱半。
见《草药手册》。为胃友之别名,详该条。
见《南京民间药草》。为旋复花之别名,详该条。
见《四川中药志》。为栝楼之别名,详该条。
运气术语。同岁会。出《素问·六微旨大论》。详岁会条。
病证名。又名连舌、绊舌。由于舌尖下的膜(即舌系带)短缩,舌尖受其牵绊,以致舌头转动伸缩不灵,妨碍吮乳。年龄稍大,则见发育困难,吐词不清。处理方法:可用小毒的钝头小剪刀,将舌下系带剪开,在剪口外搽枯矾水
脉象之一。一息四至,来去怠缓。若脉来和缓均匀,为平脉;若脉来弛缓松懈为病脉,多见于湿证或脾胃虚弱。《脉诀汇辨》:“缓为胃气,不止于病,取其兼见,方可断证。浮缓伤风,沉缓寒湿,缓大风虚,缓细湿痹,缓涩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