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指痘疮面部俱稀,口角独有,色黑而大,两口角生者为双锁口痘。由痘疮邪毒薰灼所致。治宜解毒托邪。可选银翘散、黄连解毒汤、凉膈散等加减。
病证名。又名时气发斑、时疫发斑、温毒发斑。《瘟疫论补注·发斑》:“温疫发斑,寒热虚实皆有之,重者二三日便见,轻者五六日方出,淡红稀小者吉,稠密紫赤者凶。必察元气虚实,脉之有力无力。欲出未出,葛根升麻汤
①《增补万病回春》卷五方。薄荷叶、楝参各五钱,生地黄一两,生甘草二两,桔梗三钱,山豆根八钱,冰片三分。为细末,炼蜜为丸,龙眼大,每一丸分三次,临卧噙入口中,津液渐渐化下。治咽喉肿痛,或声不清,或声哑,
书名。4集。清·刘兴撰。刊于1870年。此书分为元、亨、利、贞四集,前两集收载药物508种,以七言歌诀形式,阐述各药性味、功用,并附药图。所载药物多属四川合阳赤水一带出产。后两集收录常用药方。现有清刻
病名。①指有流行性,因蛊毒引起腹部胀大,四肢浮肿,形体消瘦者。见《千金要方》卷二十四。《医林绳墨·膨胀》:“至若蛊胀之症,所受山岚瘴气,或虫蛇蛊毒之物,遂使大腹作胀,肚见青红之纹。皆由山岚蛊毒之气,因
见《张氏医通》卷十四。即落痔汤,见该条。
即透穴法。见该条。
五蒸之一。见《诸病源候论·虚劳骨蒸候》。又为二十三蒸之一。详五蒸、二十三蒸条。
气消,指肺气消耗。肺主气,悲伤过度,使肺气运行不畅,久而气郁化热,热蒸则肺气消耗。《素问·举痛论》:“悲则气消,……悲则心系急,肺布叶举,而上焦不通,荣卫不散,热气在中,故气消矣。”
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五。即玉衡,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