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出《疡医准绳》卷四。又名胫阴痈,胫阴疽。指生于小腿内后侧的痈。多因肝脾二经湿热凝结而成。初起小腿内侧,疼痛肿硬,长有数寸,形如泥鳅,色微红,故名。证治见外痈条。
①《金匮要略》方。旋覆花三两,葱十四茎,新绛少许。水煎顿服。治肝着,症见胸胁痞闷不舒,甚则痛胀,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初起时欲得热饮者,并治妇人半产漏下。②《圣济总录》卷八十四方。旋覆花一两,赤茯苓、桑白
①见《中药材手册》。即青风藤。②见《江西中药》。为爬山虎之别名,各详该条。
见《浙江中药手册》。为鬼箭羽之别名,详该条。
出《食医心鉴》。即列当,详该条。
病名。见《陈氏秘传》。即肘关节脱臼。详手臂出臼条。
即死胎不下。详该条。
见《浙江中药手册》。为玫瑰花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三。即膻中疽。见该条。
病证名。《伤寒全生集·辨伤寒发黄》:“蓄血发黄者,其人身黄,脉沉结,小腹满硬,小便自利,大便黑色,其人如狂,此为蓄血在下焦,用桃仁承气汤下之,盖血下则黄退也。”参见黄疸、伤寒蓄血证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