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指湿盛伤脾的泄泻。出《素问·气交变大论》。又称濡泻,湿泻、洞泄、脾虚泄。《卫生宝鉴·泄痢门》:“内经云:湿胜则濡泄。……夫脾为五脏之至阴,其性恶寒湿。今寒湿之气,内客于脾,故不能裨助胃气,腐熟水
见太素脉秘诀条。
见近时十便良方条。
眼科手术器械。钢铁制作(见图120)。剪除胬肉、血筋、皮、膜等。图120
出《日华子诸家本草》。即龟版,详该条。
病名。皮肤湿疡之一。《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五:“湿癣者,亦有匡郭,如虫行,浸淫色赤湿痒,搔之多汁成疮……其里亦有虫。”由风湿热邪浸入肌肤而成。其症患处皮损潮红,糜烂,瘙痒不止,搔破滋水淋漓,浸淫不断扩大
丛书名。宋·杨士瀛撰。包括《伤寒类书活人总括》、《仁斋直指方论》、《仁斋小儿方论》三种。各详本条。
即膜原。《灵枢·胀论》:“此言陷于肉肓,而中气穴者也。”详膜原条。
见颅囟经条。
见《湖南药物志》。为鹿茸草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