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新编中成药手册》。川乌、草乌、天南星、肉桂、土鳖虫、冰片、薄荷脑、松节油、蜈蚣、乌梢蛇、羌活、防风、芥子、独活、当归、醉仙桃、头发、马钱子、麻黄、巴豆、白芷、红花、三棱、桃仁、蜣螂虫、红丹、植物油
治则。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下,指下部如腹部、二阴等部位;引,引导、通利;竭,祛除。指病邪在下的病证用泻法、利法等疏导,使病邪从下而出。如阳明腑实用承气汤,太阳蓄水证用五苓散之类。
出《古今药物别名考》。为砂仁之处方名,详该条。
出《灵枢·经别》。即手阳明经别,详该条。
病证名。见《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二。即突起睛高。详该条。
见《竹林寺女科秘方考》。即经来出白虫。详该条。
太阳经证之一。详太阳中风条。
见鬼眼条。
指病因病理均属寒而表现出热的假象。参见真寒假热条。
即白矾,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