啜脓膏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雾水葛之别名,详该条。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雾水葛之别名,详该条。
痧证之一。指暑天感受秽浊所致的痧症。《杂病源流犀烛·痧胀源流》:“暑痧,头眩恶心,自汗如雨,脉洪拍拍,上吐下泻,腹痛或紧或慢。”治宜清暑化浊,用薄荷汤。参见痧条。
练功方法之一。见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推拿学校《推拿学》。两掌缓缓上托,举过头顶,掌心朝上,再渐渐收回至两腰部。
吐法之一。使用消毒的工具(如鹅毛、鸭毛),刺激咽喉引起呕吐的方法。用于痰涎阻塞咽喉急症或误食毒物或食滞在胃者。
金元时期的一个医学派别。详见金元四大家条。
见《杂病源流犀烛·面部门》卷二十四。即杏仁煎第一方,见杏仁煎条。
《医学衷中参西录》方。生黄芪15克,生地黄18克,玄参、知母各12克,当归、香附(醋炒)各9克,柴胡、甘草各4.5克。水煎服。治妇女寒热往来,或先寒后热,汗出热解,或月事不调,经水短少。若汗多,以茵陈
气功术语。脾神的代名词。《简易方》:“脾名常在。”
见《灵枢·经筋》。即季胁,见该条。
出《太平圣惠方》。即腧穴,见该条。
元代医官职称。系官医提举司之主要负责官员,始设于1288年(至元二十五年),官阶为从六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