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和缓

和缓

治法。对慢性病的治疗,宜采用从容和缓的方法。②医家名称。春秋时期秦国有医和医缓两名医,医术高超,后人以和缓并称,作为称誉良医的代名词。

猜你喜欢

  • 发颐

    病名。①出《疡医准绳》卷三。又名腮颔发、颐发、汗毒。由患伤寒或温病发汗未尽或疹形未透,以致余毒壅积而成。初起身发寒热,颐颔之间(腮腺部位)一侧肿如结核,微热微痛,渐肿延及患侧耳之前后,疼痛日增。若溃后

  • 胬肉攀睛

    病名。见《银海精微》。又名胬肉侵睛、瘀肉攀睛,攀睛、胬肉扳睛、老肉攀睛、目中努肉。多由心、肺二经风热壅盛,气血瘀滞而成;亦有属阴虚火炎者。症见眦部血脉丛生,胬肉似昆虫翼状,横贯白睛,渐侵黑睛,甚至掩及

  • 风热疟

    疟疾之一。《普济方·诸疟门》:“邪在少阳经谓之风热疟,治多和之。”参见足少阳疟条。

  • 与囟、顖通。详囟条。

  • 红苓蔃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荷苞花根之别名,详该条。

  • 指甲草

    见《西藏常用中草药》。为佛指甲之别名。详该条。

  • 脉以胃气为本

    脉诊上用以推断疾病预后依据之一。《素问·平人气象论》指出平人之常气禀于胃,五脏四时之脉,皆以胃气为本,“人绝水谷则死,脉无胃气亦死”。有胃气的脉,在平脉指不浮不沉,不急不徐,从容和缓,节律一致。在病脉

  • 桃白皮

    出《本草图经》。即桃茎白皮,详该条。

  • 溃疝

    病名。《灵枢·经筋》:“溃疝腹筋急。”即疝。详该条。

  • 杨氏家藏方

    方书名。20卷。宋·杨恢撰。刊于1178年。本书为作者将其所收藏的方剂汇编而成。内容包括诸风、伤寒、中暑、风湿、脚气等共49类,1111方。其中多属宋代医家常用成药处方。